校园变身“地质公园”!
万物复苏,风和日丽
春天里的二中校园
处处绽放着生机勃勃的魅力
3月11日下午
历城二中思齐楼旁
在高一、高二地理备课组的
统一组织下
我校地理兴趣小组成员们集合在一起
在校园里的辉长岩、叠层石
混合岩、花岗岩、片麻岩
以及大量灰岩群落中
开启了一堂生动的
“认识校园的矿物岩石”特殊地理课
那些沉默矗立的岩石、广场角落的台阶、花坛里的小石子,沥青浇筑的小碎石马路,经过地理组老师们的开发,变身为地质的“活教材”,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地球科学的奥秘。
授课过程轻松而愉快,老师们一手持喇叭,一手拿着放大镜和稀盐酸滴液,随时随地为学生传授知识。
在沥青浇筑的碎石马路滴加稀盐酸,杨永波老师的这一举动让学生们亲眼目睹了剧烈气泡的产生,在一片惊叹声中理解了碎石的矿物成分,以及方解石活泼的化学性质,对岩溶地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接着,他以博文楼后面的斜长角闪片麻岩为教材,教会大家如何识别变质岩的拉伸线理和眼球状构造,并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岩石上面断层的类型;学校初心林旁的太湖石上,布满了大量刀砍纹,他鼓励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高一9班的王晗同学从矿物成分的差异侵蚀角度给出了精彩的回答。
年轻的张悦老师和贺慧军老师则向大家充分讲解了混合岩和叠层石的成因与特点,让科学知识瞬间变得生动而丰富。
"这块灰黑色辉长岩藏着海底火山的密码!"郭安民老师轻敲岩体,学生们立即围拢观察中粗粒结构。辉长岩的灰黑色、中粒至粗粒结构,以及花岗岩的浅肉红色、中粗粒结构,都成为了学生们研究的重点。在学校排球场旁边的大片石灰岩里,郭老师教会大家如何找到石灰岩的缝合线,以及岩石上出现构造张节理和剪节理,教会大家判断构造变形的主应力方向……
一位学生感慨道:“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真正感受到了地质学的魅力。原来,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隐藏着如此丰富的地球科学秘密。”
据杨永波老师介绍,为了筹备这节课,高一、高二地理备课组做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并精心设计了教案。在此之前,学校地理组老师曾多次带学生到省地质博物馆、围子山、蟠龙山等地考察知识,探访矿物岩石的知识。此次地球科学实践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还激发了他们对地球科学的浓厚兴趣。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继续探索地球科学的奥秘,为人类的认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范开云 |摄影:詹翔
编辑:范开云
初审:杨永波|复审:温连涛|终审:李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