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班主任张海光
二十年班主任生涯深耕
几十万字教育文章沉淀
一年又一年
365天不间断 书写教育随笔
本期【为你导航】
齐鲁名班主任张海光
带着“暖力量”
注解“大阅读”
张海光,是被学生们称为“光光”的严格又温暖的历二班主任之一;首期齐鲁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2023年度济南市教书育人楷模、济南市首届“立德树人”双领军教师、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在《人民教育》《山东教育》等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结集出版个人专著《教育的暖力量》。
张海光老师还有个“隐藏副本”:一年365天,坚持在公众平台上撰写教育教学随笔;他的文章阅读总量破百万次,其中《班主任的“喊号神器”》,单篇获得2.7万的阅读量,《搬到高三教学楼》阅读量4.2万。
怎样通过“大阅读”,达到从文字到生活的思考延伸? 1.创造环境——给阅读一个“固定坐标”,让习惯自然生长 固定时间:早晨10分钟读古诗或名言,晚上30分钟读课外书;周末选一段完整时间专注阅读,形成“到点就想读”的条件反射。 专注沉浸:远离手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在书桌、图书馆或安静一角,沉浸式阅读。 2.触手可及——让书“无处不在”,把阅读变成“随手的事” 书包里放一本轻便的书(如短篇集、散文选),排队、等车时可翻看;书桌旁放近期在读的书,视觉提醒“该读了”;关注优质公众号(如“人民日报评论”“新京报书评周刊”“中学时光”等),用碎片化时间读短文。 3.阅读不是“任务”,而是“积累”——让阅读回归本心 不追求“数量”:不必强迫自己“每月读几本书”,哪怕每月精读一本,有自己的思考,也比囫囵吞枣读更有用。 允许“读不懂就放下”:经典著作可能暂时读不懂,不必焦虑,先读简化版或相关解读,等认知提升后再回头读。 保持“兴趣优先”:如果对历史不感兴趣,不必硬读《史记》,可以从历史小说(如《明朝那些事儿》)入手,先培养“想读”的兴趣,再逐步深入。 养成习惯的关键是“开始做”和“持续做”——从读5页书、写一句批注开始,慢慢会发现阅读变成自然的事,找到了乐趣。
怎样通过“大阅读”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呢?
1.广泛阅读,拓展视野
建议平时除阅读和学习课本上的文章以外,可以通过各种资源来拓展阅读面,比如读一些通俗易懂的短篇小说集,随着阅读深入和理解力提升,就会发现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自然就会从中收益。
2.词汇为王,不懈积累
建议携带词汇整理本,利用点滴零碎时间复习。重复是记忆的法宝,只要功夫足,就会打败词汇“拦路虎”。
3.适度训练,提升能力
建议每天可以定时完成两篇文章,如阅读、完形填空和七选五。做完之后,认真反思得与失,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高中生的“兴趣探索”和“人生规划”,本质是在回答两个问题: “我喜欢做什么?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亲爱的同学们,不必急于给出答案,带着好奇心去体验、去思考, 答案会在过程中慢慢清晰。 祝愿每位同学,从大阅读开始——读懂自己、读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