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教研

历城二中第二次校级“同课异构”活动举行

发布时间:2017/11/29 8:01:57  发布人:网站小编  浏览次数:

11月24日,由历城二中教科室组织、各学科联动、全员参与的8大学科第二次校级“同课异构”活动举行。8大学科16位骨干教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展示结束后各学科举行了评课研讨。

参与的16位老师都做了精心准备,充分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打开了观课教师的教学思路。在课堂中,他们关注每一位学生,与学生们热烈互动,巧用生活情景,巧妙激发学生思维,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可谓是各展风采,各具特色。他们或取材实在、注重实效,或目标明确、设计巧妙,或激情飞扬、大胆创新,或科技引领、方法新颖,为老师们带来了一场场与众不同、回味无穷的优质课堂盛宴。

本次活动由教研组长主持,行政干部分工进入各学科协助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活动顺利实施助力。在各学科组评课研讨活动中,老师们讨论热烈,骨干教师及老教师都做了经验分享和精彩点评。

本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紧扣新高考改革的形势和需要,体现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倡导使用新技术,展示新成果,实现了学科教师智慧共享,优化了课堂教学效益。

(文/张蕊 图/李雪 韩宜君 审稿/朱晓刚)

语文:11月24日,由丛静和程环执教的《项羽之死》同课异构在教学南楼二楼会议室举行。

首先是丛静老师的优秀课例展示。在这一节课中,丛静老师在预习检查的基础上将重点放上引领学生探讨“项羽的悲剧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上。在问题研讨中,丛静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从故事情节中结合项羽的想法、说法、做法来分析他的悲剧;同时丛静老师擅于指导学生诵读,并用有感情地朗读制造情境,感染学生。课堂结构完整,重难点突出。

而程环老师执教《项羽之死》,将重点放在分析故事情节,了解传记的写作手法和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程环老师在整体感知文本时,引导学生联系《鸿门宴》中的项羽在“形势”“力量”“人物”中的表现,来分析在《项羽之死》中的项羽的形象。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场景来鉴赏项羽,并且思维扩展出去,延伸到古人对项羽的评价,总结出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依据史实有理有据,要客观、辩证、理性、全面地分析。

数学:课后的评课活动中,刘元芬和宋安帅两位老师先分别就这两节课谈了自己的设计理念,数学组其他老师也纷纷发言,谈听课感触。大家认为,两位老师非常用心,精研课堂环节设计、精研问题设计、精研课题语言设计,环环相扣。实际问题的解决,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尹长文老师、王佳老师、张珊菊老师、李西安老师、王萍老师分别从师生互动、组织形式、学案设计、语言的逻辑性与严谨性等方面做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尹长文老师对一堂好课的总结:“投入的听、努力的用、勤快的动”,令在座的老师陷入沉思!

英语:两位老师特点鲜明,正如王秀兰老师所点评的那样:It’s typical of Hu Yongli and Zhong Li.她们从背景英语的选用到课堂环节的设置,都凸显了个人的特点,个性鲜明。但她们又有许多的共同点,她们的课堂充分体现了王蔷、杨向东和徐汉东几位专家所提到老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个注重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和解读文本而不是仅仅关注知识点的讲解;更加注重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而不是老师讲解学生听;更加注重知识的整合化、结构化和知识的梳理,这个过程中注重学生与文本的互动,与 人的互动,与外界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学习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为本,总之,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要求。

正如江巨海老师说的,教学多一份沉稳,少了一份浮躁。 教育回归到了本真和原点,课堂关注的更多的是人的发展,从意义出发,推动深度学习;关注的是学生的内化与提升,知识的迁移与创新。

政治:连晓芹老师最后总结说:在试题讲评课模式的探索上,我们已经总结出了不少的做法,比如说选择题的适度提示,学生分析,非选择题的表格填写法等等,方法很多,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课异构的目的之一就是能让老师的特色更加凸显,我们应该根据学情和师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自己和本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我们的试卷讲评才能事半功倍。

历史:本次活动由丁德发、王博两位老师就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毛泽东思想”一课进行同课异构。

两堂课鲜明地体现了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但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彰显了历史学科的特色。课后的研讨环节由张希峰主任主持,老师们以备课组为单位对两堂课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点评,谭恒军老师、王妍老师、张绪兰老师、时冬云老师和张世刚老师先后发言。丁德发老师的课,语言精练,体系连贯,环环相扣,形式多样,过渡顺畅,指令明确,史论结合。课堂容量大,气氛好,教学效率高,最后通过小视频“穷洋人之科学,求中华之富强”升华了感情,激发了学生担当的意识。王博老师的课,立足于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立意宏观、大气,同时具有调动课堂气氛的法宝,语言生动幽默,通过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的介绍,引领学生触摸历史,感悟历史,活跃的课堂气氛之下润物细无声的引起了情感共鸣。

地理:宋学超老师以山脉为切入点,用幽默的语言将中国地形的位置、特点、成因等知识点一一展开,条理有序,以点带面。知识树结构分明,给学生很强的逻辑感。充分调动学生,借助图片引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将初中的知识和高中必修一、必修三的知识巧妙整合在一起。又紧扣高考展开拓展,从地形特点分析、地形剖面图及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个侧面展开详尽分析,很好地锤炼了学生的整体性思维能力。
     李增宝老师的课堂充分借助音乐的力量,从多首地域性极强的音乐入手,通过对学生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的调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了课堂气氛。李老师通过对中国五大地形类型的罗列分析,编织了一张完美的知识网络。其间穿插回顾了以往的知识,让学生豁然开朗,有效实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李老师的课堂讲练结合,注重实效,学生对知识的落实相当扎实,老师点拨精彩纷呈,恰到好处。

物理:课后,刘兆春老师和张小柱老师等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刘老师点评到,两位老师实现了探究课真正走进实验室,课堂设计和学案处理上非常合理,实现了实验数据当堂处理,并进行误差分析,做到真实高效,利用电子表格处理实验数据为一大亮点。张老师点评到,两位老师准备充分,积极调动学生投入度,课堂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年轻教师进步非常快,控制课堂得当,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观。    

最后,魏占龙老师作了总结发言。通过这两节的展示,进一步激发大家进行教学研讨的积极性,处理好课堂教学过程与习题练习的关系,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处理好教学思维观念由传统向学科素养新观念的转变;通过两节课的展示,真正的做到了让学生走进实验室。

化学:11月24日,我校化学教研组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高一高二化学教师参与了听评课和课后研讨。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课题是《期中化学试题讲评》,高运红老师和阚静一老师围绕这一课题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教学设计,在教材理解、环节安排、活动组织、问题解决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为听课老师呈现了两节精彩纷呈的讲评课。

课后,化学组老师们结合本堂课畅谈自己的体会,氛围融洽热烈。最后,岳善华主任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展现了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参与度高,实效性好,为工作室教师们提供了研讨平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实现了教、研、学之间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