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

我校举行高一新教材研讨课

发布时间:2020/11/10 15:49:31  发布人:网站小编  浏览次数:

  为了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研究,11月5日-6日,我校在二中讲堂时间举办了高一新教材研讨课,各教研组积极准备,为各教研组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经典课例。

  语文组由韩环环老师带来现场授课——苏轼的《赤壁赋》。课程伊始,以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古人之关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导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082年,苏轼泛舟游于赤壁之上,面对江山风月,会有怎样的思考呢?”从而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接着从三大方面“寄情江月,极具意趣”观到了什么?“临水望月,思接古今”想到了什么?“哲理水月,安顿自我”片段写作对文本进行建构和探讨。师生互动,学生思维敏捷多元,教师评价反馈富有针对性,课堂生长了冥思力,课堂节奏稳中推进。随后,贾阴芳老师、蒋建青老师、张贵兴老师分别对韩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王忠国老师总结其是遵循“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大体有法”的基本规律。老师们的研讨交流共享中,一节课的生发点和思考点便更多了些活力和生命力。

  数学组以张珊菊老师的《指数函数》这节课为起点深刻探讨了在新教材改革背景下,如何将数学的学科素养渗透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张老师这节课以三个情景进行引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不断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诱思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讲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另一方面通过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图,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概括指数函数的性质,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概括理解,说明论证能力;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实行了兵教兵使学生各有所得,基础好的学生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基础弱的同学学到了新的知识。其次,张老师注重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让学生通过上台板书注意到题目中的细节,让学生发现问题。最后在总结的过程中张老师又回归到情景中,做到了课前与课后的衔接。最后用了一句口诀总结了本节课的所有内容。总之,张珊菊老师这节课注重了新旧教材之间的变化,体现了数学和生活之间的紧密结合,同时渗透了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的学科素养。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活动最后,由各年级学科组为代表进行了评课,与各位老师交流了这节课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促进了老师们的专业成长,这次活动对数学老师来说收获满满,让老师明白了课堂中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英语组由王松松老师展示了以《主题语境下的读后续写》为课题的研讨课。王老师结合主题语境,创设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鉴赏体会英语语言的魅力,并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进行读后续写,完美实现了课前的教学预设。王秀兰老师、郭霞老师、徐丽娜老师、吕其来老师对王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王老师课符合新课标理念,指向核心素养,运用活动观,实现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物理组由席鑫鑫老师带来一场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生动有趣的物理学习与实践课堂。席老师秉承“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教学理念,设计了许多具有趣味性质的实验,借助校园内常见的器材设施,形象地向学生传达出有关力的分解的抽象概念,让学生感受由生活实例向陌生的学科知识进行过渡。课后,席老师与我校物理组老师们对本次公开课的心得体会展开讨论,坚持以新课程评价体系为核心进行评价。老师们总体对此次授课予以好评,但也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对精彩的修改建议,席老师表示受益匪浅,并对其建议有选择性地进行采纳。

  化学组由李宇老师带来了《铁的多样性》的展示课。在课上,李宇老师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实验中自主探寻知识,增长能力,促进了素养的提升。课后,高一级部化学学科备课组长赵红娟老师、化学教研组长高运红老师,以及历城二中副校长田庆民对该课进行了点评。田校长还对新高考以来,山东省化学学科选科人数、考题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释,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化学学科的变化,并指出这也是新高考形势下对二中教师培养,化学学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生物组由孟密密老师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光合作用原理及应用》的新教材研讨课。孟老师本节课以科学史为主线,设计了三个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讨论,真正的把课堂阵地放给学生,学生探究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让整节课“活”了起来,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突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新高考评价体系。在整堂课中,孟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等生物学科素养,并且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后,赵永健老师、刘红新老师、张化礼老师分别从课堂设计、新高考评价体系、学科素养等方面进行了点评,教研组长王洪柱老师进行了总结,孟老师的这堂精彩的研讨课受到全体老师的一致好评。

  政治组由湛文秀老师提供了一节高一必修一4.3的新授课研讨课,课后,湛文秀老师谈了她的备课过程和备课理念,胡魁标老师、李宁老师、耿新老师又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整体来讲,这节课内容多,理论深,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处理起来难度不小,但湛文秀老师不急不躁,多措并举,有视频,有讨论,有连线,有齐读,有微讲堂,多样的课堂形式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历史组时冬云老师执教了高一历史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时老师从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科技和少数民族的文字四个角度详细讲解了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儒学的复兴这一目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时老师在讲解时利用原始史料,层层推进,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语言自然亲切,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在讲解少数民族的文字这一目时,既注重了知识的讲解,又注重了家国情怀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繁荣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总之,整节课有重点讲解,有难点突破,有亮点展示,又突出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一节高效生动的历史课。济南中学的三位老师一起参与了我们的研讨活动,并高度评价了时老师的课。高一级部的张绪兰老师、高二级部的李东老师、高三级部的姜秀君老师以及张希峰主任都从不同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一致的观点是受益匪浅,是一节优质高效的课。

地理组由杨永波老师执教《热力环流》一节,杨老师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无论新课导入,还是知识的分析总结,都是水到渠成,课堂生成非常自然。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通过引导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同时联系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课后,宋学超老师、高敬文老师、张君奕老师从不同角度分别进行点评,使大家的认识又有了提高。

  总之,本次研讨课活动为各教研组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相信通过凝集教研组的集体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我校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研究定会更加通透,老师的教科研水平也定会产生“质”的飞跃!  

文:郭梦雨 图:刘晓旭 郭梦雨

审稿:张希峰 编辑:刘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