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济南市“一师一优课”活动市级赛课
高中英语《Art》 一等奖
团队成员:张莹 李丹丹 李迪 刘新华 管悦
亮点一:以校园美育馆为载体
借助彩石校区美育馆的西方美术作品,以“西方艺术”主题,将西方绘画、文艺复兴等艺术内容与英语学习结合:串联艺术相关词汇,引导学生了解西方艺术流派的文化背景,形成词汇+艺术文化的复合学习路径。
亮点二:阅读课延伸艺术探索
Reading环节以“探索西方艺术”为延伸,结合“遇见文艺复兴”等主题,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同时,挖掘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亮点三:多元教学+实践作业
采用“同课异构+单元整体”的设计思路,丰富课堂形态;作业设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艺术主题相关的展示准备。
物理《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一等奖
团队成员:解华 郭泽玉 马向童 傅维波 赵光华 杨海鹏
亮点一:构建知识体系
以“能量观”将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三个核心概念有机整合,帮助学生从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全局视角,建立完整的机械能知识网络。
亮点二:项目驱动
以“探究并提升蹦床运动腾空高度”这一项目式学习作为贯穿始终的任务,亲身经历从体验蹦床运动、设计实验到优化、反思全过程。
亮点三:技术赋能
数字化实验仪器(如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使学生不仅借此精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更掌握了现代科研工具。
心理健康教育《解锁人际密码 构建温暖关系网络》 一等奖
团队成员:祝增莉 王彦宏 郑洪才
亮点一:多元人际视角
以“三级社交星图”为核心工具,引导学生梳理同伴、亲子、师生三类核心关系。通过绘制标注亲疏圈层与需求关键词的星图,学生既能客观看待新环境初期的人际现状,减少关系隔阂带来的焦虑,也能锁定想优化的具体关系。
亮点二:聚焦沟通技能提升
通过语言感受体验、冲突剧本改编等互动形式,帮助学生区分不同语言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掌握“陈述事实、表达感受、聚焦解决”的3F沟通法。
亮点三:搭建温暖人际网络
通过“三色边界法”,结合非暴力沟通法,学会在尊重自身需求与他人感受的前提下,温和坚定地表达拒绝或诉求。
语文《红色文本解码与当代回响》 二等奖
团队成员:丛静 曹伟 李方方 张宇 陈艳丽 阚阿春
指导教师:王成德
亮点一:情境创设,搭建学习真实载体
紧扣选必上第一单元“伟大的复兴”主题,三节课构建起“百年革命征程”主题展览馆这一真实教学情境。展馆设革命文学厅、革命情怀厅两大展区,既呼应教材单元核心,又以“展厅策划”这一具体任务驱动文本学习。学生以“展厅策划者”身份深度参与,从文本中挖掘革命文化内涵。
亮点二:聚焦实践与传承,文本解读到文化落地
围绕“展厅策划”任务,不同文本类型设计分层实践活动:解读回忆录时,学生搜集布展图片、拟写展品解说词,转化为“展厅内容”;分析演说词与新闻稿时,学生书写革命信笺;创作“致敬英雄”现代诗、搜集家乡英雄事迹并撰写读后感,让红色情感从文本延伸至个人表达。
依托学校朗读亭,将学生的现代诗、读后感录制成音频,大屏幕滚动播出,转化为可展示、可传播的文化成果。
化学《无机化工生产工艺》 二等奖
团队成员:张静 董垒 赵杯 牛余甲 崔聪颖 高运红
亮点一:对分散知识整合与系统化应用。结合具体工业生产,以双加压法制备硝酸为主题,围绕“无机化工生产工艺的一般流程”“速率限度等多角度综合控制反应条件”“产率、能耗及条件优化”三方面整合大单元。
亮点二:贯穿思维训练。衔接高考,用“原料-反应-分离-纯化”的模型贯穿,强化知识迁移;融合速率、平衡等化学原理,层层推进工艺优化、绿色改进等核心问题;通过情境任务、数据计算、实验探究,兼顾学科逻辑与实践应用,注重环保、成本等工程思维培养。
